本次展览包含二十五位影像艺术家的作品,横跨场馆室内和户外。旨在表达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每个个体对于生活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同样的,摄影和影像技术逐渐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处,使得这些想法通过不同的摄影和影像的形式表达出来。
另外,此展览会横跨场馆室内和户外作为开幕式和影像之夜的特别展陈设计,成都当代影像馆将采用LED大屏和墙面投影的形式于2024年1月1日-1月3日在户外展示本次展览的影像作品。
数字时代的洪流中,我们的生活被重新编织和解构,每个个体对于生活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展览汇聚了二十余位杰出影像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用镜头和数字技术记录和重塑着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各位艺术家的作品不仅呈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视角,也映射出当代社会的多元面貌,探索这一时代下影像艺术的无限可能性。
在这个展览中,我们将看到数字技术如何赋予影像艺术新的生命。艺术家们利用数字媒介的力量,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体验,他们的作品既是个人表达,也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无论是虚拟现实、3D 建模,还是数字合成技术,都成为艺术家们表达创意的重要工具。通过这些技术,艺术家们探索了数字时代下人类情感的复杂性,社会关系的变迁,以及我们与自然和技术的互动。
展览的空间布局也充分体现了数字时代的特点,从室内到户外,观众将在不同的空间透过不通的媒介,体验到影像艺术的多样性。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他们用影像讲述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技术的探索,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93年至今生活工作在北京,于1996年开始影像创作。在国内外诸多美术馆和画廊举办过40多个个展,参加过光州双年展、台北双年展、悉尼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基辅双年展等多个国际双年展。
2006年获得Outreach Award in Rencontres de la Photographie,法国阿尔勒杰出摄影奖。曾组织策划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及成都“金熊猫摄影艺术奖”、成都国际摄影周等展览,现担任成都当代影像馆艺术总监。
本次展览是由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新媒体工作室与成都当代影像馆联合呈现“启源——纽约大学新媒体艺术交流展”。展览由著名当代影像艺术家、成都国际摄影周总策展人王庆松以及国际新媒体艺术家,纽约⼤学帝势艺术学院摄影和成像系的助理教授傅韵雪策展。
同时,此次展览也将展出14位艺术家围绕“数字身体”这一主题创作的影像作品,深入研究后摄影数字人类3D模拟的技术应用和概念内涵。通过创新性的呈现,展示艺术家们对当前数字技术的探索,窥探数字艺术与身体关系的前沿。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踏上一场灵魂轮回之旅,这是古希腊哲学概念 Metempsychosis 的一次探索。Metempsychosis讲述了灵魂从一个身体转移到另一个身体的现象,并强调了我们存在并非仅限于肉体之内的思想。我们意图引领观众踏上一场沉浸式的数字模拟之旅。放映本身可以被看作是试图调和我们与生物感知之外世界的共生共请牢记 Metempsychosis“体验”中同时蕴含的问题:我们能将存在推进到超越肉体的程度吗?物理和数字世界之间模糊的界限如何影响我们对自我的认知?数字模拟在塑造我们对现实和意识的感知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此次展览由纽约大学提名艺术学院(NYU Tisch School ofthe Arts)新媒体工作室与成都当代影像馆联合呈现,该工作室由策展人之一的傅韵雪教授主导,她与其他 13 位艺术家围绕“数字身体”这一主题创作影像作品,深入研究后摄影数字人类 3D 模拟的技术应用和概念内涵。通过创新性的呈现,展示艺术家们对当前数字技术的探索,窥探数字艺术与身体关系的前沿。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93年至今生活工作在北京,于1996年开始影像创作。在国内外诸多美术馆和画廊举办过40多个个展,参加过光州双年展、台北双年展、悉尼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基辅双年展等多个国际双年展。
2006年获得Outreach Award in Rencontres de la Photographie,法国阿尔勒杰出摄影奖。曾组织策划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及成都“金熊猫摄影艺术奖”、成都国际摄影周等展览,现担任成都当代影像馆艺术总监。
傅韵雪(Snow Yunxue Fu)是⼀位国际新媒体艺术家,策展⼈,同时也是现任纽约⼤学帝势艺术学院摄影和成像系的助理教授 (Assistant ArtsProfessor)。她主要承担新媒体艺术,后摄影 3D 成像艺术以及视频装置艺术的教学设计和课程教授。
由成都市文联、成都市文广旅局、成都市外办、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成都国际摄影周将于2023年12月31日正式启幕。成都当代影像馆呈现的《合成生活——数字时代的影像艺术》《启源——纽约大学新媒体艺术展》作为第二届成都国际摄影周的主体展,将于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6日对公众免费开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